融合教育,指的是让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同侪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,它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儿童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,而非隔离的环境。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,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。
融合教育起源
(Integration)的概念起源于1994年,指的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儿童在相同的环境中,接受特殊教育服务,并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。[1]
融合教育的含义
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的正常化运动倡导下,相对于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来的,也有称为“社会融合、“混合教育”、“一体化”。其含义是: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,必须给他实现和维护他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;每一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、兴趣、能力和学习需要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,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,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。
融合教育的信念
所有的学生有权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接受免费的公共教育,即使对于障碍儿童。学校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容纳他(她)们于普通班接受指导;其次学校和孩子的父母合作订定个别化教育计画(IEP),IEP可能包含其他相关的服务,便提供适当的机会使孩子能达成所预期的学习目标。
基本上融合教育乃采取一元的教育系统,教育的对象是班级内所有具特殊需求的学生,而由普通教师、特殊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协同合作,分担责任,共同完成教学工作,其要点为:
1、让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。
2、提供融合教育之普通班或学校足够且适宜的支援。
3、需针对特殊学生提出个别化教育计画。
4、让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均蒙其利。[2]
融合教育的优势
1、特殊学生成本降低。
2、代表教育系统正向的改变。
3、和同侪建立新的社会关系。
4、让所有人主动关心,对普通及特殊生的学业及社会性有益。
5、有机会接触到较有天赋的教师。
6、能接受高质量的普通教育。
融合教育 出现的原因
1、特教缺乏严谨的课程。
2、特教缺乏高质量的个别化教学。
3、对轻度残障者的教学与普通班教学混为一谈。
4、教学决定缺乏参考点,过份主观。
5、特教师资训练不足以应付学生需求。
融合教育的类别
根据平等机会委员会的《融合教育制度下残疾学生的平等学习机会研究报告》指出,特殊教育需要(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,简称SEN)可大致分为九大类[1]︰
专注力不足/过度活跃(ADHD)
自闭症(ASD)
沟通障碍(CD)
情绪行为问题(EBD)
听觉障碍(HI)
智力障碍(ID)
肢体残疾(PD)
特殊学习障碍(SLD)
视觉障碍(VI)